学会动态

academic events
当前位置: 首页>学会动态>学会动态
学会动态
肝脏诊治研讨会暨学会五届三次常务理事会、监事会会议顺利召开
2025-07-17


2025年7月11日下午,“肝脏诊治研讨会暨广东省肝脏病学会第五届第三次常务理事会、监事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会议聚焦肝癌术后复发监测、脂肪肝治疗新策略及肝硬化治疗前移等前沿课题,涵盖了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多个维度。与会专家分享了肝病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诊疗技术进展。


       会议伊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科刘思德理事长登台致辞,高度肯定与会专家对广东省肝脏病、消化及感染病领域的突出贡献,强调会议同期举行学会常务理事会,白岚秘书长牵头推动学会常务理事会从行政职能向学术交流平台转型,强化跨领域协作,学会将依托专家们的无私奉献,未来计划整合资源持续提升学术影响力。

      


      学术交流环节伊始,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二科潘明新教授以“MRD 在肝癌根治术后的探索”为主题展开演讲。他首先回顾肝癌诊疗现状,点明当前肝癌5年生存率偏低的问题,强调优化诊疗的迫切性;随后介绍了MRD监测的探索进展,并结合多维度研究成果展望未来,旨在实现肝癌复发早诊、突破生存率瓶颈。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何兴祥教授聚焦“洗涤菌群移植(WMT)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进行分享。演讲中指出,脂肪肝已成中国肝癌重要诱因。团队创新应用的WMT技术于2023年获国家卫健委认证,广东率先实现临床转化。何教授阐述了MAFLD的精准诊断标准及肠道菌群失衡与脂肪肝的关联,并分享了广东药科大学的临床研究:WMT可有效改善脂肪肝指标且安全性良好。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何清院长分享 “代谢性肝病 MDT 诊疗平台建设思路及实践”经验。针对我国乙肝占终末期肝病71%、脂肪肝发病率达30%的双重负担,医院依托传染病特色,整合肝病科、营养科等7科室开设多学科门诊,创新设肝糖/肝脂共管中心及肝体中心,建立社康高危人群评分转诊机制与临床数据库,未来将深化医防融合并推广经验。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消化内科王新颖教授则深入解析“肝硬化的治疗前移与血氨管理”。当前肝硬化仍是重要临床病种,存在管理欠缺问题。王教授强调循证医学证实控制血氨能减少肝性脑病等并发症、改善生存率。血氨异常可致脑损伤、少肌症等,加速肝纤维化,临床需警惕61%低级肝性脑病患者血氨正常的隐匿风险,加强TIP术后及血氨正常者的监测。降氨方案包括乳果糖、门冬氨酸等药物,粪菌移植新疗法可显著减少肝性脑病复发。早期血氨干预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茶歇后,学术热度持续。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医学影像科成官迅教授解读“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 版)MR 影像要点”;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脏肿瘤中心李祺教授分享“肝细胞癌免疫治疗的进展与思考”;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药学部郭丹教授带来“肝病治疗新进展:聚焦乙型和丙型肝炎的临床与药物创新;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科白杨教授探究“肝肠微生态:炎症性肠病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双向对话到疾病干预新靶点—株新型多氏拟杆菌发现及机制研究”;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外科高毅教授阐述 “干细胞外泌体救治急性肝衰竭的研究进展”,各主题紧扣前沿,为参会者呈上学术盛宴。



学术分享间隙,南方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于新发教授、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消化科黄容旺教授、中山市人民医院黄圃院区雷浩强院长及广东省中医院放疗科高蕾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胆外科王恺等嘉宾参与讨论,碰撞思维火花。

会议尾声,广东省肝脏病学会第五届第三次常务理事会召开,由白岚教授主持。会上简要汇报学会上半年理事会负责人备案、法人变更工作已完满完成,以及各专科分会上半年活动开展情况。与会常务理事围绕学会下半年工作计划展开讨论,包括强化党建与学风建设、完善规章制度、人才引进及薪酬体系制定等,并就学会未来长期发展凝聚共识,明确工作方向。


本次会议汇聚肝病领域专家智慧,围绕临床诊疗、机制研究、指南解读等多维度深入交流,助力提升肝病诊疗水平,推动学会工作再上新阶。